所有权的取得是什么意思?


所有权的取得,简单来说,就是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获得对特定财产拥有所有权的过程。所有权是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在法律中,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不依赖于他人的权利和意志,直接依据法律规定而取得所有权。它有多种情形。比如,先占,就是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在生活中,像捡取他人抛弃的物品,就可以基于先占取得该物品的所有权。再如,生产,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产品,生产者就原始取得了该产品的所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这也是一种原始取得。 善意取得也是原始取得的重要方式。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继受取得则是指基于他人既有的权利而取得所有权。常见的继受取得方式包括买卖、赠与、继承等。在买卖关系中,卖方将物品的所有权转让给买方,买方就通过继受取得的方式获得该物品的所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明确了在继受取得中,动产和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生效要件。 总之,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多样,了解不同的取得方式及相关法律规定,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