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错纠纷的处理流程是什么样的?


医疗过错纠纷,指的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过错给患者造成损害而引发的纠纷。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处理这种纠纷的流程。 首先是协商解决。当患者认为自己遭遇了医疗过错时,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协商。这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医患双方可以就争议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协商解决的优点是速度快、成本低,能够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若协商不成,患者可以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安排专业的调解员,根据双方提供的事实和证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常识,进行公正、公平的调解。《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由医患双方共同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一方申请调解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征得另一方同意后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会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按照协议执行。 如果人民调解也无法解决纠纷,患者可以选择行政调解。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根据相关规定,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处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需要鉴定的,鉴定时间不计入调解期限。超过调解期限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最后,如果以上方式都无法解决问题,患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患者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理和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则,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处理医疗过错纠纷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式,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