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定罪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共同犯罪,简单来说,就是两个人或者更多的人一起故意去实施犯罪行为。而要给共同犯罪定罪,客观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来详细介绍共同犯罪定罪的客观条件。 首先,各犯罪人要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意味着所有参与犯罪的人,他们的行为都指向同一个犯罪目标,是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比如在一个盗窃案件中,有的人负责望风,有的人负责入室行窃,有的人负责接应和运输赃物。虽然每个人具体做的事情不一样,但都是围绕着盗窃这个犯罪目标来进行的,这些行为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这里强调的“共同”,在客观方面就体现为共同的犯罪行为。 其次,共同犯罪行为造成了犯罪结果。也就是说,这些共同的犯罪行为产生了法律所禁止的危害后果。比如在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通过共同策划、实施诈骗手段,使得被害人遭受了经济损失,这个经济损失就是犯罪结果。只有当共同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能认定为共同犯罪。如果犯罪行为没有导致法律规定的危害结果发生,可能就不构成犯罪或者构成犯罪未遂。 再者,各犯罪人的行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有的犯罪人是主犯,他们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比如组织、策划、指挥犯罪活动的人。主犯要对整个犯罪行为及其后果承担较重的刑事责任。而从犯则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像前面提到的盗窃案中负责望风的人,通常从犯的处罚会相对较轻。根据刑法规定,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另外,共同犯罪行为必须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时间上,各犯罪人的行为要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连续性,不能是完全独立、没有关联的行为。空间上,各犯罪人的行为要在一定的地域或者场所内实施,并且相互配合。比如在一个抢劫团伙中,他们在某一特定的街区、商场等场所实施抢劫行为,这些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相互联系的。 综上所述,共同犯罪定罪的客观条件包括共同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造成犯罪结果、各犯罪人行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行为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等方面。只有同时满足这些客观条件,才能准确地认定共同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