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无过当防卫权是如何缘起及演进的?

我想知道无过当防卫权最初是怎么产生的,在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变化。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对无过当防卫权这部分很感兴趣,但不太清楚它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view-more
  • #无过当防卫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无过当防卫权,通俗来讲,就是在特定情形下,防卫人进行防卫行为即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也无需承担刑事责任的一种权利。下面为你详细阐述它的缘起及演进。 无过当防卫权的缘起与人们对正当防卫制度的不断探索密切相关。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旨在鼓励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合法权益。然而,在传统的正当防卫制度中,防卫行为需要受到“必要限度”的严格限制,一旦超出这个限度,防卫人就可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就导致在一些严重暴力犯罪的情况下,防卫人因担心自己的防卫行为会过当而有所顾虑,不敢充分行使防卫权利,从而使自身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无过当防卫权应运而生。 从我国法律的发展来看,197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虽然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但对于防卫限度的规定相对模糊,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理念的进步,1997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 条第 3 款明确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正式确立了无过当防卫权。这一立法的重大变化,是基于社会现实的需要。当时,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通过赋予公民无过当防卫权,能够更有力地保护公民在面临严重暴力犯罪时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体现了法律对正义的追求和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严厉打击。 此后,在司法实践中,随着对无过当防卫权的深入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不断涌现,进一步明确了无过当防卫权的适用范围、条件等。例如,对于“行凶”“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等概念的界定,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使得无过当防卫权的适用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这也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在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总之,无过当防卫权的缘起是为了弥补传统正当防卫制度的不足,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其演进过程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和进步,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