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应注意哪些方面?


婚前财产指的是夫妻一方在结婚前就已经取得的财产。在婚姻关系中,明确婚前财产相关事宜十分重要,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是婚前财产的界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这包括在结婚登记前购买的房产、车辆、存款,以及通过继承、赠与等合法途径在婚前获得的财产。例如,在结婚登记日期之前,用个人积蓄购买的房产,无论婚后是否共同居住使用,该房产都属于购买方的婚前个人财产。 其次是财产公证。虽然法律并没有强制要求对婚前财产进行公证,但进行婚前财产公证可以增强财产归属的证明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进行财产公证后,一旦出现纠纷,公证书可以作为强有力的证据,减少不必要的争议。比如,双方对某笔存款是否属于婚前财产存在分歧时,公证书就能清晰地证明其归属。 再者是财产的保管和证据留存。对于婚前财产,要注意妥善保管相关的产权证书、购买合同、付款凭证等。这些文件是证明财产属于婚前财产的重要证据。例如,购买车辆的购车合同、付款发票等,能证明车辆的购买时间和出资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为婚前财产。 另外,婚前财产在婚后的增值和收益问题也需要留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比如,一方婚前购买的股票,婚后因市场行情上涨而产生的增值属于自然增值,仍为个人财产;但如果在婚后对股票进行了买卖操作,由此产生的收益就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最后,关于婚前财产的约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一旦签订书面协议,双方就应当按照协议履行。例如,夫妻双方签订协议约定某套婚前房产在婚后共同共有,那么该房产的性质就会按照协议发生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