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婚前财产该如何界定?


婚前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以及婚前财产如何界定,这是很多准备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关心的问题。 首先来看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婚前协议是指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为结婚而签订的、于婚后生效的具有法定约束力的书面协议。一般来说,只要婚前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那么它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意味着,合法有效的婚前协议对夫妻双方都有约束力,双方都应当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 接着说说婚前财产的界定。婚前财产是指在结婚前夫妻一方就已经取得的财产。判断一项财产是否属于婚前财产,关键在于财产的取得时间是否在结婚登记之前。比如,一方在结婚前购买的房产,并且已经完成了产权登记,那么这套房产就属于婚前财产。即使婚后夫妻双方共同偿还了房贷,房产的所有权仍然属于购买方,但是共同偿还房贷的部分以及对应的房产增值部分,在离婚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分割。再比如,一方在结婚前获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收入,也属于婚前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规定,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纠纷,对于婚前财产最好能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其取得时间。比如,保存好购房合同、付款凭证、产权证书等相关文件。如果有必要,还可以进行婚前财产公证,以增强证据的证明力。总之,了解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和婚前财产的界定,对于维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