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工商会如何处罚?


在我国,非法经营是一种违反市场管理秩序的行为,工商部门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罚。下面将详细介绍非法经营的概念、工商处罚的依据和具体处罚方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法经营。简单来说,非法经营就是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或者违反了国家对特定物品、行业的经营限制,擅自开展经营活动。比如,没有烟草专卖许可证就卖香烟,或者未经许可经营期货业务等,都属于非法经营行为。 工商部门对非法经营进行处罚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法律。而《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则专门针对无证无照经营这种常见的非法经营形式作出了具体规定。 对于非法经营行为,工商部门会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罚。一般来说,处罚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这是最基本的处罚措施,就是要求非法经营者立即停止违法的经营活动。如果不停止,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二是没收违法所得。也就是把非法经营所获得的利润全部没收。这是为了剥夺非法经营者通过违法行为获得的经济利益,让他们不能从违法中获利。 三是罚款。罚款的金额会根据非法经营的情节轻重来确定。情节较轻的,可能罚款数额相对较低;情节严重的,罚款数额会比较高。例如,根据《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从事无照经营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无照经营的处罚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是吊销营业执照。如果非法经营情节非常严重,工商部门有权吊销经营者的营业执照,这意味着该经营者将不能再继续从事相关的经营活动。 总之,非法经营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工商部门的处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经营者在开展业务前,一定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取得必要的经营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