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的商品与商家提供的图片不符,是否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在商业交易中,收到的商品与商家提供的图片不符是否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需要分情况来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欺骗消费者行为。欺骗消费者行为,指的是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第五十五条还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如果商家故意使用与实际商品差异很大的图片,并且没有对商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如实说明,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这就很可能构成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因为商家的这种做法误导了消费者,让消费者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了购买决策。比如,商家图片展示的是全新的商品,但实际发货的是二手货;或者图片上的商品功能很强大,但实际商品根本不具备这些功能等。 然而,如果商品只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并且商家在商品详情页等地方对可能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合理说明,这种情况一般就不构成欺骗消费者行为。细微差异可能是由于拍摄光线、显示器色差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在合理范围内的差异是可以被接受的。比如衣服颜色在不同的光线和显示器下可能会有一点差别,但不影响整体穿着效果和商品本质特征。 所以,当你遇到收到的商品与商家图片不符的情况时,要先看商家是否存在故意隐瞒或虚假宣传的行为,以及差异的程度和性质。如果认为商家构成欺骗,可以与商家协商解决,要求退款、换货或赔偿等;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机构投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