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固定资产会计应澄清的七个问题是什么?

我是一名固定资产会计,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惑,不太清楚有哪些关键问题是必须澄清的。想了解一下,固定资产会计应该澄清的七个问题具体是什么呢,这些问题对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view-more
  • #固定资产会计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会计扮演着重要角色,有七个关键问题需要澄清。 首先是固定资产的定义与确认标准。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确认固定资产需要同时满足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以及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两个条件。比如企业购买的一台大型生产设备,若它能在未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且购买成本清晰可算,就可确认为固定资产。 其次是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自建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比如企业自建一栋厂房,其成本就涵盖了建造过程中的材料、人工、设备租赁等各项费用。 第三个问题是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常见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例如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对设备计提折旧,每年折旧额就是设备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除以预计使用年限。 第四个是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后续支出分为资本化和费用化两种。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比如企业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使设备性能大幅提升,这部分支出就应资本化;若只是进行日常维修,支出则费用化。 第五个是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如果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依据准则,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例如市场上同类设备价格大幅下降,导致企业设备可收回金额降低,就需计提减值准备。 第六个是固定资产的处置。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固定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比如企业出售一台旧设备,售价减去设备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差额,就是处置损益。 最后一个是固定资产的清查。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盘亏的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扣除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后的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例如企业在清查中发现多了一台设备,这就属于盘盈情况,要按规定进行处理。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