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监管者是否需要被监管?


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对监管者进行监管是十分必要且有明确法律依据和制度安排的。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证券市场监管者的概念。证券市场监管者是指依法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在我国主要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他们的职责是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从法律角度来看,对监管者进行监管是有法可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是对所有国家机关包括证券市场监管者进行监督的根本法律依据。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也对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权限和监督机制作出了规定。例如,该法明确要求证券监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对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对证券市场监管者进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防止监管权力的滥用。如果监管者不受约束,可能会出现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这将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破坏市场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通过有效的监督,可以促使监管者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监管水平,更好地履行职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在实际操作中,对证券市场监管者的监管是多方面的。内部监督机制是重要的一环。监管机构内部设有专门的监察部门,负责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依法履行职责。同时,上级监管机构也会对下级监管机构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监管工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外部监督也不可或缺。立法机关通过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对监管者的权力进行规范和约束,并对监管工作进行监督。司法机关则可以通过司法审查等方式,对监管者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此外,社会公众和媒体也可以对监管者的行为进行监督,通过舆论压力促使监管者依法履职。 综上所述,对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监管者进行监管是保障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在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进行的,通过内部和外部多种监督机制共同作用,确保监管者依法行使权力,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