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社会保障模式是什么?
我想了解一下,在我国计划经济那个阶段,当时实行的社会保障模式是怎样的呢?具体有哪些特点和内容?我对这方面不太清楚,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国家 - 单位保障模式。这种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并且和当时的经济体制紧密相连。 首先,从保障责任主体来看,国家和单位承担了主要的保障责任。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计划,对社会保障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管理。而各个企事业单位则具体负责实施各项保障措施,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比如,职工的生老病死、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单位都会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这种模式具有高度的行政化特征。社会保障的运行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计划安排,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从保障项目的设立到保障待遇的确定,都是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几乎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再者,保障对象具有特定性。主要覆盖的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职工以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广大农民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基本被排除在外,保障的覆盖面相对较窄。 从法律依据方面来看,虽然在计划经济时期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但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规范社会保障工作。例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职工退休、医疗等方面的规定,这些政策文件在当时起到了法律规范的作用,保障了职工的基本权益。 总之,国家 - 单位保障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对于保障职工的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种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