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中的特殊情况是怎样的?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给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时,可不必承担刑事责任。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对正当防卫做出了明确规定。 正当防卫中的特殊情况,主要体现在特殊正当防卫方面。《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在面对这些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时,防卫人拥有更大的防卫权利。 特殊正当防卫的成立需要满足一些条件。首先,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也就是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比如,当一个人正在实施抢劫行为,从他拿出凶器威胁被害人到实际取得财物的整个过程,都属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其次,不法侵害必须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像一般的争吵、推搡,并没有达到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程度,就不能适用特殊正当防卫。 与一般正当防卫相比,特殊正当防卫的特殊之处在于其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时,也不会被认定为防卫过当。而在一般正当防卫中,如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例如,在面对一般的小偷小摸行为时,如果防卫人使用致命武器将小偷打伤,就可能被认定为防卫过当。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属于特殊正当防卫,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以及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造成的后果等因素。例如,在面对强奸犯罪时,防卫人采取激烈的反抗行为导致犯罪人受伤甚至死亡,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都可能被认定为特殊正当防卫。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了解正当防卫尤其是特殊情况的相关法律规定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在面临不法侵害时,勇敢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能避免因不了解法律而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涉及正当防卫的情况,应当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以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