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初核是怎样的?
我不太清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里初核的具体情况。想知道初核是在什么情况下启动,具体有哪些流程,初核的结果会有哪些影响。希望能有专业人士帮我解答一下这些疑问。
展开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中的初核,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对受理的反映纪检监察对象涉嫌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线索,在立案前进行的初步调查核实工作。 初核的启动通常是在收到相关问题线索之后。当纪检监察机关认为存在一定的事实依据,可能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时,就会启动初核程序。这些问题线索来源较为广泛,包括信访举报、上级交办、巡视巡察移交等。例如,群众通过信访举报某官员存在贪污受贿的线索,纪检监察机关经过评估认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了解时,就可能启动初核。 初核有着严格的流程。首先要履行审批手续,承办部门应当综合分析所掌握的情况并进行研判,提出是否初核的建议,报纪检监察机关相关负责人审批。之后,会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证据,如与相关人员谈话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查询有关信息等。在初核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定,保障被核查人的合法权益。 初核的结果一般有几种情况。如果经初核,确有违纪违法事实,且需要追究党纪政务责任的,就会进入立案程序,进一步开展调查。如果初核后发现问题线索不属实,或者虽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政务责任的,会按照规定予以了结,比如对被反映人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等。如果发现所反映问题属于诬告陷害的,还会依规依纪依法对诬告陷害者作出处理。 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该规则对初核的程序、要求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初核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有序进行,保障纪检监察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