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关于禁止反言原则是怎样规定的?

我在一场法律纠纷里,对方之前承认了一个事实,现在又反悔不承认了。我听说有禁止反言原则,想了解最高法院对于这个原则是怎么规定的,这个原则能约束对方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吗?它在实际法律案件中是如何应用的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禁止反言原则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在做出某种表示或者行为后,就不能再做出与之相反的表示或行为,不然可能会损害到他人的利益,破坏法律关系的稳定。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里,虽然没有明确以“禁止反言原则”的字样出现在法条中,但在很多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都体现了这一原则的精神。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二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这其实就体现了禁止反言的意思,当事人对自己不利事实的承认,之后就不能随意反悔。


在司法实践中,最高法院也在很多案件里运用了禁止反言原则。如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先做出了某种陈述或者行为,之后又进行相反的主张,法院通常会考虑禁止反言原则,不会轻易支持当事人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因为这一原则有助于维护司法程序的公平和效率,避免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随意改变自己的陈述,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和司法秩序的混乱。同时,它也能保护对方当事人的合理信赖利益,保障法律关系的稳定性。所以在实际的法律纠纷中,如果一方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另一方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禁止反言的精神,要求法院对对方的行为进行约束。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民诉法解释中关于禁止反言原则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在一场民事诉讼里,对方之前承认了某个事实,可后来又不承认了。我听说有禁止反言原则,想了解在民诉法解释里,针对这个原则具体是怎么规定的,能不能约束对方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

禁反言原则在法律上是怎样规定的?

我在处理一个合同纠纷时,听说了禁反言原则,但不太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我想知道在法律里,禁反言原则具体是怎么回事,它适用于哪些情况,对我的纠纷处理有没有帮助。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

法院对禁止反言会有怎样的处罚?

我在一场官司里,之前说了一种情况,现在又想改变说法。听说有禁止反言原则,我很担心法院会对我这种行为进行处罚。我想知道法院对于违反禁止反言原则会采取什么样的处罚措施呢?

法律是否禁止当事人反悔及矛盾行为?

我之前在一个合同里做了承诺,现在情况有变,我想反悔。但又担心法律不允许。我不太清楚法律对于当事人反悔和做出矛盾行为是怎么规定的,不知道我这样做会不会违反法律?

《民诉法》中规定被告撤回承认是第几条?

我正在打一场民事诉讼,被告之前承认了一些对他不利的事实,但现在又想撤回承认。我想知道在《民诉法》里,关于被告撤回承认具体是哪一条规定的,这样能了解他撤回是否合法。

最高院关于禁止反言原则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在处理一个法律纠纷时,听人提到了禁止反言原则,说是最高院有相关规定。我不太清楚这具体是怎么回事,想知道最高院对于禁止反言原则到底有哪些法律规定,这些规定在实际的法律纠纷里是怎么起作用的。

民法典中禁止反言原则的法条有哪些?

我在处理一些民事事务时,听说有禁止反言原则。我不太清楚在民法典里,具体有哪些法条体现了这个原则,想了解这些法条能帮我在遇到纠纷时更好地维护自己权益,所以想问问大家。

诚信原则为什么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我在处理一起民事纠纷诉讼时,发现法院一直强调诚信原则。我不太明白,在民事诉讼里为啥诚信原则是基本原则呢?它对诉讼起到啥作用呢?我很想弄清楚这里面的道理。

最高院对法院认定的事实不认可是否可以上诉?

我之前打官司,法院对事实的认定我觉得有问题,现在判决下来了。我不太清楚要是最高院对下级法院认定的事实不认可,这种情况下还能不能上诉呢?我想知道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处理办法。

口头约定是否可以反悔?

我和别人有个口头约定,当时说得好好的,现在对方想反悔了。我不太清楚口头约定在法律上有没有效力,想知道对方能不能随意反悔,我该怎么维护自己权益呢?

口头答应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我和别人口头约定了一件事,对方答应会按约定做。但现在对方反悔了,我想知道当初这个口头答应有没有法律效应,能不能让对方履行承诺呢?我不太懂法律,希望了解一下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民事诉讼中故意虚假陈述会有什么后果?

我在一场民事诉讼里,对方故意进行虚假陈述,这让整个庭审情况变得很复杂。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对方这种故意虚假陈述的行为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理,对案件结果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民法典对事实认定有哪些规定?

我在处理一些民事纠纷时,发现事实认定很关键,但不太清楚民法典里对于事实认定是怎么规定的。比如在合同纠纷里,怎样依据民法典来认定一些事情是否属实,我想了解这方面具体的法律内容。

不采信自认是否违反辩论原则?

我在一场官司里,对方对某个事实明确表示承认了,可法院最后却没有采信这个自认。我不太明白,法院这样做是不是违反了辩论原则啊?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这种情况是怎么规定的。

案外人对案件事实的认可是否能作为自认?

我在一个案件里,有个和案件相关但不是当事人的人,对某些案件事实表示认可。我不太清楚,他这种认可在法律上能不能当作自认来用,这样对案件结果影响挺大的,所以想了解下法律是怎么规定这种情况的。

自认和认诺有哪些异同?

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碰到了自认和认诺这两个概念。不太清楚它们具体有啥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想了解在实际的法律场景中,这两者到底有啥不同和相似之处,对案件的走向会有怎样不同的影响。

在民事诉讼中,什么是自认?

在打民事官司时,经常会遇到一方对另一方提出的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说法或主张好像是默认了的情况,不太清楚这在法律上是不是有专门的说法。想了解下这种在民事诉讼里一方承认对自己不利事实的行为具体在法律上是怎么定义的,有哪些相关规定和影响。

民法典对伪造证据有什么规定?

我在一个民事纠纷里,对方居然伪造证据来对付我。我不太懂法律,想知道民法典里对于伪造证据这事儿是怎么规定的,伪造证据的人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我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民法典》是如何规定诚实信用原则的?

我在处理一些民事事务时,听说《民法典》有诚实信用原则,但不太清楚具体是怎么规定的。我想知道在实际的民事活动中,这个原则到底有哪些要求,违反了会有什么后果,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民法典关于一事不再理有什么规定?

我和别人有个纠纷,之前已经法院判决处理过了。现在对方又就同样的事把我告上法庭,我听说有一事不再理的原则,想知道民法典里对于一事不再理具体是怎么规定的,我该怎么应对这次起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