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案外人对案件事实的认可是否能作为自认?

我在一个案件里,有个和案件相关但不是当事人的人,对某些案件事实表示认可。我不太清楚,他这种认可在法律上能不能当作自认来用,这样对案件结果影响挺大的,所以想了解下法律是怎么规定这种情况的。
展开 view-more
  • #案外人自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领域,“自认”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所谓自认,通俗来讲,就是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这种承认一旦做出,通常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在后续的诉讼中,主张该事实的一方当事人一般就无需再对该事实进行举证。 那么案外人对案件事实的认可能否作为自认呢?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一般情况下,案外人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能直接作为自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这里明确限定了自认的主体是“一方当事人”,案外人并不属于该范畴。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自认是当事人对自身权利的一种处分行为,当事人对自己的权利有处分权,其自认会对自身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而案外人并非案件的当事人,其对案件事实的认可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诉讼程序约束,也不能代表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所以不能直接赋予其自认的效力。 不过,案外人对案件事实的认可并非完全没有作用。它可以作为一种证据材料,由法院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判断。如果案外人的认可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能够证明案件事实,那么法院可以根据这些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但这并不等同于案外人的认可就是自认。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