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产抵押有哪些事需要了解?


房产抵押是指房屋所有权人将自己拥有的房产作为抵押物,向债权人提供债务履行担保的行为。当债务人不能按时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房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房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五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可以抵押。同时,第四百零二条规定,以本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这意味着房产抵押必须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否则抵押权不生效。 房产抵押的一般流程如下:首先,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签订书面的抵押合同,合同中要明确被担保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抵押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权属或者使用权权属,抵押担保的范围等内容。然后,双方携带相关材料到当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登记完成后,抵押权人取得他项权利证书,抵押生效。 在房产抵押过程中,抵押人有义务妥善保管抵押物,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擅自转让、出租抵押物等。如果抵押人转让抵押物,根据《民法典》第四百零六条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可以转让抵押财产。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抵押财产转让的,抵押权不受影响。但抵押人应当及时通知抵押权人。 对于抵押权人来说,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时,有权依法实现抵押权。不过,实现抵押权也需要遵循法定程序,一般要通过法院拍卖、变卖抵押物等方式来实现债权。 此外,房产抵押还存在一些风险。比如,抵押物的价值可能会因为市场因素等原因而下降,导致无法完全覆盖债权;如果抵押人隐瞒抵押物存在的权利瑕疵,如存在查封、扣押等情况,也会给抵押权人带来风险。所以,在进行房产抵押时,双方都应该谨慎对待,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