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什么是入罪的准则和出罪的依据?

我想搞清楚在法律判定里,到底什么才算是把一个人判定有罪的准则,还有判定无罪的依据是什么。平时看新闻,有些案子感觉定罪和不定罪的理由很复杂,我一直没弄明白背后的法律道理,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讲讲。
展开 view-more
  • #入罪出罪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入罪准则和出罪依据是刑事司法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判定一个人是否构成犯罪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入罪准则,通俗来讲,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我国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指的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一般要求是达到一定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比如故意或者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有当一个人的行为同时符合这四个构成要件时,才能认定其构成犯罪,这就是入罪的准则。例如,在盗窃罪中,犯罪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出罪依据则是指排除犯罪性的事由,也就是虽然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实际上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出罪事由主要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例如,张三在遭受李四的暴力袭击时,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采取必要的反击行为,将李四打伤,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比如,王五为了避免一辆失控的汽车撞上自己,不得已将路边的一个摊位撞倒,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紧急避险。此外,还有一些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也是一种出罪依据。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