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入罪的准则和出罪的依据?

我想搞清楚在法律判定里,到底什么才算是把一个人判定有罪的准则,还有判定无罪的依据是什么。平时看新闻,有些案子感觉定罪和不定罪的理由很复杂,我一直没弄明白背后的法律道理,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讲讲。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入罪准则和出罪依据是刑事司法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判定一个人是否构成犯罪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入罪准则,通俗来讲,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我国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指的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一般要求是达到一定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比如故意或者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有当一个人的行为同时符合这四个构成要件时,才能认定其构成犯罪,这就是入罪的准则。例如,在盗窃罪中,犯罪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出罪依据则是指排除犯罪性的事由,也就是虽然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但实际上由于某些特定的原因,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出罪事由主要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例如,张三在遭受李四的暴力袭击时,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采取必要的反击行为,将李四打伤,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比如,王五为了避免一辆失控的汽车撞上自己,不得已将路边的一个摊位撞倒,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紧急避险。此外,还有一些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也是一种出罪依据。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入罪和出罪的依据是什么?

我最近对法律上入罪和出罪的概念很困惑。想知道在实际的司法判定中,到底依据什么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构成犯罪,也就是入罪和出罪呢?比如在一些复杂的案件里,有很多因素交织,那法官是按照怎样的标准去判断的呢?

有罪论和无罪论有什么区别?

我在看一些法律相关的案例讨论时,经常看到有人提到有罪论和无罪论,但我不太清楚这两者到底有啥不一样。想知道在法律层面上,它们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各自的依据和适用情况是怎样的。

什么是犯罪,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我想弄清楚到底什么样的行为算犯罪。平时生活里感觉对犯罪有个模糊概念,但又不太准确。比如有时候看到一些人做的事儿感觉不太对,但又不确定是不是犯罪。我特别想了解犯罪的定义,还有犯罪构成具体是怎么回事,希望专业人士解答。

疑罪从无原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想知道在实际的司法过程中,如果遇到证据不充足,无法确定嫌疑人是否犯罪的情况,疑罪从无原则是怎么应用的,它的法律依据具体是哪些,能给我详细说说吗?

为什么说伦理是入罪的基础,法律是出罪的依据?

我一直不太理解‘伦理是入罪的基础,法律是出罪的依据’这句话。在生活中,我感觉伦理和法律有时候界限挺模糊的,不知道怎么区分它们在定罪和无罪判定上的作用。想问问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能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就更好了。

我国实行的是疑罪从无还是疑罪从轻?

我想弄清楚在咱们国家的司法实践里,对于那些证据不太充足、存在疑问的案子,到底是按照疑罪从无处理,还是疑罪从轻处理呢?我不太懂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也不知道实际中是怎么执行的,希望能有人给我讲讲。

定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我想知道在法律上,给一个人定罪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比如发生了一起案件,要依据什么来判定嫌疑人有罪呢?我不太清楚这里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刑法中的定罪和量刑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一下刑法里定罪和量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太清楚在实际的案件中,法官是依据什么来判定一个人是否犯罪,也就是定罪的标准是什么。还有,在确定犯罪之后,又是根据什么来决定具体判多少年、判什么刑罚,也就是量刑的依据。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释。

我国刑法出罪机制是怎样的?

我想了解一下我国刑法里的出罪机制。我不太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原本看似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可以不被认定为犯罪。想知道这个机制的具体内容、适用条件以及背后的法律逻辑是什么,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中国实行的是有罪推定还是无罪推定?

我一直搞不明白咱们国家在司法审判中,到底是有罪推定还是无罪推定呢。看一些案例感觉好像是先认定有罪再找证据,但又听说现在强调无罪推定原则。我就想知道从法律层面来讲,咱们国家到底是哪种情况,能给个准确说法不。

疑罪从无是什么意思?

我在看一些法律案例的时候,经常听到‘疑罪从无’这个词,不太明白它具体是什么含义。在实际的司法审判中,这个原则是怎么运用的呢?它对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希望能有个详细的解释。

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是什么?

我想知道在法律上,一个行为被认定为犯罪,需要满足哪些必不可少的条件呢?我不是学法律的,不太懂这些专业知识,也不清楚具体有几个方面的要件,希望能有人通俗地给我讲讲。

我国犯罪的概念是什么?

我一直对犯罪的定义不太清楚,在生活中也不知道哪些行为算犯罪。想知道在我国法律里,犯罪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有什么具体的衡量标准,希望能得到清晰易懂的解释。

犯罪嫌疑人和罪犯有什么区别?

我不太清楚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这两个概念。我身边好像有人被说成是犯罪嫌疑人,但又有人说还不能算罪犯。我想知道这两者到底有啥不同,在法律上是怎么界定的,他们分别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呢?

中国是否有疑罪从无原则?

我最近在看一些法律案例,发现有的案子证据不太充足。我就想知道,在中国的法律体系里,有没有疑罪从无这个原则呢?要是一个案子证据不足,不能确定嫌疑人有罪,会怎么处理呀?

法律入罪问题和出罪问题有什么区别?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总是搞不清楚入罪和出罪的区别。想知道在实际法律应用中,这两者到底有啥不同,比如判断标准、法律后果这些方面。能不能给我详细讲讲它们的区别呀?

在刑事诉讼法中,怎样认定是犯罪?

我最近接触到一些法律案例,对犯罪的认定不太清楚。具体想了解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到底依据哪些条件、通过什么方式来确定一个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释。

判断某一行为是犯罪行为的标准是什么?

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到底依据什么来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犯罪行为呢?比如生活中有些行为看似不对,但又不确定是不是犯罪,我就特别想搞清楚判断的标准,免得稀里糊涂的。

法院为什么不敢轻易作出无罪判决?

我最近在关注一些司法案件,发现好像法院很少会作出无罪判决。我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是有什么特殊的规定或者考虑因素吗?我想知道背后的法律逻辑和原因,希望有人能给我详细解答一下。

我国是实行有罪推定还是无罪推定?

我一直搞不明白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到底是有罪推定还是无罪推定。看电视剧感觉有的判案好像是先认定有罪再找证据,但又听说法律规定不是这样。我想知道法律上到底是怎么规定的,能不能给我解释清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