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是什么意思?
我在看一些法律案例的时候,经常听到‘疑罪从无’这个词,不太明白它具体是什么含义。在实际的司法审判中,这个原则是怎么运用的呢?它对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希望能有个详细的解释。
展开


疑罪从无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体现,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内容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被怀疑犯罪,但现有证据既不能证明他有罪,也不能证明他无罪的时候,司法机关应当作出无罪的判决。 疑罪从无原则有着深厚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该法第二百六十条也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 在司法实践中,疑罪从无原则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能够有效地保障人权,防止无罪的人被错误定罪和处罚。因为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判定一个人有罪,很可能会让无辜的人遭受牢狱之灾,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它也对司法机关的侦查和举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地收集、审查和判断证据,提高办案质量,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不过,疑罪从无原则也可能会让一些真正的罪犯逃脱法律的制裁,但这是为了维护整个司法体系的公正和人权保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放过坏人,就随意降低定罪的标准,让好人陷入不必要的风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