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实行有罪推定还是无罪推定?
我一直搞不明白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到底是有罪推定还是无罪推定。看电视剧感觉有的判案好像是先认定有罪再找证据,但又听说法律规定不是这样。我想知道法律上到底是怎么规定的,能不能给我解释清楚呀?
展开


在我国,实行的是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它的意思是在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有罪之前,应将其视为无罪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规定正是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法律中的具体体现。 从法律程序上看,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由控方承担。也就是说,公诉机关需要拿出确实、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被告人有罪。如果控方不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或者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排除合理怀疑,那么就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这就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了无端被定罪。 此外,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享有一系列的权利,比如有权获得辩护、有权保持沉默等。这些权利也是无罪推定原则的重要保障。例如,被告人可以聘请律师为自己进行辩护,律师可以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 相比之下,有罪推定是指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就先假定被告人有罪。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也容易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我国坚决摒弃有罪推定,严格遵循无罪推定原则,以确保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权。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