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伦理是入罪的基础,法律是出罪的依据?

我一直不太理解‘伦理是入罪的基础,法律是出罪的依据’这句话。在生活中,我感觉伦理和法律有时候界限挺模糊的,不知道怎么区分它们在定罪和无罪判定上的作用。想问问这句话到底该怎么理解,能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就更好了。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伦理是入罪的基础,法律是出罪的依据”这一观点,旨在说明伦理道德和法律在刑事司法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我们先来理解“伦理是入罪的基础”。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反映了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伦理观念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当某一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引起了公序良俗的强烈反应时,就可能被纳入刑法的评价范围。这是因为刑法不仅仅是一种强制性的规范,它也承载着维护社会基本道德秩序的功能。例如,故意杀人行为,在几乎所有的伦理体系中,都是严重违背道德的行为,所以各国法律都将其规定为犯罪。从法律原理上来说,这体现了法律对伦理道德底线的捍卫。我国《刑法》的制定,本身就蕴含着对伦理道德的尊重和维护。刑法所规定的各类犯罪,大多是违背基本伦理道德的行为。《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了犯罪的定义,其中“危害社会”的表述就包含了对伦理道德秩序的破坏。再来看“法律是出罪的依据”。法律具有明确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它为司法裁判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和规则。当一个行为被指控为犯罪时,必须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如果缺乏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或者存在法定的免责事由,那么就不能认定该行为构成犯罪。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意味着,只有当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时,才能认定为犯罪;如果不符合,即使该行为在伦理上可能受到谴责,也不能动用刑法进行处罚。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行为人可能是出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法定的免责事由实施了看似犯罪的行为,但根据法律规定,这些行为是不构成犯罪的。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为什么说法益作为入罪的基础,伦理作为出罪的依据?

我不太理解在法律判定中,为啥法益能作为入罪基础,而伦理又能当作出罪依据。我想知道这背后的道理和具体是怎么应用的,在实际案件里是如何体现的呢?

有罪论和无罪论有什么区别?

我在看一些法律相关的案例讨论时,经常看到有人提到有罪论和无罪论,但我不太清楚这两者到底有啥不一样。想知道在法律层面上,它们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各自的依据和适用情况是怎样的。

为什么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我不太理解‘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句话。在生活中,有时候感觉一些行为好像不太对,但法律没明确说这是犯罪,就不能定罪处罚。我想知道为什么法律要遵循这个原则呢?它对我们普通人有啥影响?

为什么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我一直不太理解‘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这句话。在生活里,感觉法律和道德好像都在规范人的行为,但又不太一样。我想知道为啥会有这样的说法,它们之间到底有啥联系和区别呢?

为什么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我一直不太理解‘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句话。在生活里,我能感觉到法律和道德好像都在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但又不太清楚它们之间这种说法的具体含义,想弄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述。

刑法为何能作为入罪的基础?

我有点搞不明白,为啥在给一个人定罪的时候,刑法能作为基础呢?是因为它是最严格的法律吗?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我想知道这里面具体的道理和依据是什么。

法律入罪问题和出罪问题有什么区别?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总是搞不清楚入罪和出罪的区别。想知道在实际法律应用中,这两者到底有啥不同,比如判断标准、法律后果这些方面。能不能给我详细讲讲它们的区别呀?

为什么说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

我有点不太理解道德和法律之间的这种关系。感觉平时生活中道德和法律好像都在约束我们,但不太清楚为啥说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又是道德的保障,能给我讲讲这里面的道理不?

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关系是怎样的?

我一直不太明白法律和道德在社会中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它们之间有啥联系和区别呢?感觉生活里有些事既涉及道德又好像和法律沾边,所以想弄清楚它们的作用关系。

为什么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高标准?

我一直不太理解法律和道德之间的这种关系表述。在生活里,我能感觉到它们好像有联系,但又说不清楚。想知道为啥会有‘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高标准’这样的说法,能帮我解释下吗?

犯罪成立和犯罪构成有什么区别?

我一直搞不明白犯罪成立和犯罪构成到底有啥不一样。在看一些法律案例时,经常提到这两个概念,感觉它们好像有点关联,但又不太清楚具体的差异。我想了解下它们在法律层面的不同之处,还有实际应用中是怎么区分的。

入罪和出罪的依据是什么?

我最近对法律上入罪和出罪的概念很困惑。想知道在实际的司法判定中,到底依据什么来确定一个人是否构成犯罪,也就是入罪和出罪呢?比如在一些复杂的案件里,有很多因素交织,那法官是按照怎样的标准去判断的呢?

法无明文规定是否不定罪?

我不太理解‘法无明文规定不定罪’这个说法。我想知道在实际情况中,如果一个行为在法律里没有明确说它是犯罪,那还会不会被判定有罪呢?我就怕自己做了某些事,虽然不知道是不是违法,但最后却被定了罪,所以想搞清楚这个原则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罪不能无刑是什么意思?

我在看一些法律资料的时候看到了‘无罪不能无刑’这个说法,不太理解它具体表达的是什么含义。这个说法在法律里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对实际的法律审判或者定罪量刑有什么影响呢?希望能有人详细解释一下。

法律是建立在公序良俗之上吗?

我一直对法律和公序良俗之间的关系有点困惑。公序良俗感觉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些道德规范和习惯,那法律和它到底啥关系呢?法律是不是以公序良俗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呀?我想搞清楚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为什么说法律是约束人的最低道德底线,但不是人情?

我有点不太理解法律和道德、人情之间的关系。感觉生活里有时候法律的判定和自己心里想的人情不太一样,就想知道为啥说法律是最低道德底线,还和人情有区别呢,希望能有人给我讲讲。

是先有犯罪还是先有罪名?

我一直对犯罪和罪名的先后顺序不太明白。在实际情况中,感觉有时候好像是先出现了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然后才有对应的罪名;但又觉得法律应该先规定好罪名,才知道什么行为算犯罪。所以想搞清楚到底是先有犯罪还是先有罪名呢?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那道德是法律的什么呢?

我一直听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感觉挺有道理的。但突然就想,那反过来道德对于法律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有点困惑,希望能有专业人士给我讲讲两者的这种关系,道德在法律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为什么说刑法是最低的道德?

不太理解刑法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感觉刑法是很严肃的法律规定,道德又是一种大家心中的行为准则。想知道为啥会说刑法是最低的道德,它们之间具体有啥联系和区别呢?

为什么说法律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一直不太理解为啥大家都说法律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生活里,感觉很多事情有道德、舆论啥的来约束。那法律在保障公平正义方面,到底特殊在哪呢?为啥就成了最后一道防线?我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