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执行性强制措施有哪些?

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涉及到执行性强制措施相关内容,但不太清楚具体有哪些类型。我想知道在实际法律执行过程中,执行性强制措施都包含什么,这些措施是如何实施和应用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
展开 view-more
  • #执行措施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执行性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为了保证法律决定的执行而采取的强制手段。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下常见的执行性强制措施。 首先是查封、扣押。查封是指行政机关对相对人的财产就地封存,禁止其移动和处分。比如,在一些涉及假冒伪劣产品的案件中,执法部门会对涉嫌违法的产品进行查封,防止其流入市场继续造成危害。扣押则是将相对人的财产转移至特定场所进行保管。这一措施常见于涉及走私物品等案件中,执法人员会将走私物品扣押,以便进一步调查和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查封、扣押应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不得实施。 其次是冻结。冻结主要针对的是当事人的存款、汇款等资金。当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认为有必要限制当事人资金的流动时,就会采取冻结措施。例如,在一些经济犯罪案件中,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转移资金,司法机关可以依法冻结其银行账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十九条,冻结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不得委托给其他行政机关或者组织;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或者组织不得冻结存款、汇款。 再者是划拨。划拨是指行政机关或者司法机关将当事人的存款、汇款等资金直接划转到指定账户。比如,当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的罚款决定时,行政机关可以依照法律规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当事人账户内的资金划拨到指定的财政账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划拨存款、汇款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决定,并书面通知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接到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划拨存款、汇款的决定后,应当立即划拨。 另外,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也是常见的执行性强制措施。当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行政机关有权对查封、扣押的物品进行拍卖或者依法处理,以所得款项抵缴罚款等费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实施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超过三十日,经催告当事人仍不履行的,具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执行。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是,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经催告仍不履行的,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已经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行政机关,可以将查封、扣押的财物依法拍卖抵缴罚款。 最后,代履行也是一种执行性强制措施。代履行是指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决定所确定的义务,而该义务可以由他人代为履行时,行政机关自行或者委托第三人代为履行,并向当事人征收必要费用的执行方式。比如,当当事人没有按照规定清理污染环境的垃圾时,行政机关可以委托第三方清理,费用由当事人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 总之,执行性强制措施是保障法律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但这些措施的实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