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误解包括哪些情形?
我在签合同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存在误解,现在不确定是不是属于重大误解的情况。我想了解下,在法律上重大误解一般都包含哪些情形呢?要是我的情况属于重大误解,后续该怎么处理呢?
展开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下面为你详细介绍重大误解通常包含的情形: 一是对行为性质的误解。比如把买卖行为误解为赠与行为。举个例子,甲以为自己是在将自己的旧电脑无偿送给乙,实际上乙是按照市场价格付钱购买,这种对行为性质的错误理解就属于重大误解。 二是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这主要发生在基于当事人的特定身份而订立合同的情形中。比如,某公司本来是想和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信誉的A公司签订合作合同,结果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误和名称相似但信誉和能力都较差的B公司签了合同。这种对交易对象的错误认识可能构成重大误解。 三是对标的物的误解。这又可以细分为对标的物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方面的误解。对品种的误解,例如把人造钻石当成天然钻石进行交易;对质量的误解,比如把普通品质的商品当成高品质商品购买;对规格的误解,像把32寸的电视机当成42寸的购买;对数量的误解,例如将100件货物看成1000件而签订合同。这些情况在造成较大损失时,都可能符合重大误解的条件。 如果当事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存在重大误解,要及时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提出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的请求。一旦该行为被撤销,就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双方要相互返还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