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关系的形式有哪些?


解除劳动关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协商解除 这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双方的共同意愿来解除劳动关系。比如,公司因业务调整,与员工沟通后,双方都同意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就经济补偿等相关事宜达成一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单方解除 - **提前通知解除**: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例如,劳动者因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决定前往其他公司任职,按照法律规定提前通知了现用人单位。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 **用人单位存在过错时劳动者解除**: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比如公司长期拖欠员工工资,员工就有权解除劳动关系。相关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 ###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 **过失性辞退**: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形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例如,员工多次旷工,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考勤制度,公司可以据此解除与该员工的劳动关系。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 **非过失性辞退**:当劳动者出现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等情形时,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比如员工因病长期无法工作,在医疗期满后仍不能胜任原工作或新安排的工作,公司在履行法定程序后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相关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 **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如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情况,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 ### 法定解除 在出现法定情形时,劳动合同自动解除,比如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等。例如,劳动合同到期后,双方没有续签意向,劳动关系即行解除。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