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企业会遇到哪些常见的合同欺诈行为?

我在一家企业负责法务相关工作,最近公司业务拓展,签合同的情况变多。担心会遭遇合同欺诈,想具体了解下企业在日常经营签合同过程中,一般都会遇到什么样的合同欺诈行为,提前做好防范。
展开 view-more
  • #合同欺诈
  • #企业合同
  • #法律责任
  • #欺诈防范
  • #合同纠纷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确实可能遭遇多种合同欺诈行为,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伪造合同。欺诈者抱着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通过伪造合同主体或者内容等手段,虚构出一份合同。比如说,直接伪造合同去套取他人财物;或者先伪造一份合同,再用它引诱别人签订新合同来骗取财物。 货物引诱也是常见的一种。欺诈方抓住一些单位或个人急需某种紧俏商品的心理,谎称自己能提供像钢材、汽车这类畅销商品,签订虚假的购销合同,骗取对方的定金或者预付款。 盗用、假冒名义同样不容忽视。这包括假冒知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代理人或业务负责人,利用伪造的证明文件与对方签合同;盗用他人盖好章的合同纸、介绍信等,冒充该公司去订立合同;用他人作废或遗失的相关文件,冒充业务人员签合同;甚至擅自刻制他人印章,打着别人招牌签合同。 虚构主体的欺诈方式也不少见。欺诈方伪造营业执照,虚构企业的名称、资金、经营范围等信息,用根本不存在或未经依法登记注册的单位与他人签合同,进而骗取财物。 谎称专利技术引诱也是合同欺诈的手段之一。欺诈方虚构能带来高额利润的专利或高新技术,打着包技术、设备、培训、回收、利润等幌子,引诱对方签合同,骗取转让费、培训费、设备费等。 虚假广告、信息引诱同样会让企业中招。欺诈方先发布虚假广告和信息,吸引他人签订合同,然后骗取中介费、立项费等财物。 还有虚构担保的情况。欺诈人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引诱他人签合同、履行合同,从而骗取财物。 另外,抵债诈骗也需要注意。欺诈人先和对方签合同,让对方先履行交货义务,等对方交付货物后,声称自己无力支付货款,要用产品抵货款。而此时拿来抵债的往往是劣质产品,给对方造成损失。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会面临相应刑罚。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相关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也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相关概念: 合同欺诈: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从而与之签订或履行合同的行为 。 非法占有:指没有法律依据又未取得所有人许可而由非所有人占有所有人的财产,即非法地行使占有权能,包括善意的非法占有和恶意的非法占有 。 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 。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