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纠纷可以进入执行环节进行执行?
我遇到了一些纠纷,经过处理后想进入执行环节,但不太清楚到底什么样的纠纷才符合条件。我希望了解一下法律上对于能进入执行环节的纠纷是如何规定的,想知道自己的情况是否在范围内。
展开


在我国,能够进入执行环节的纠纷通常是已经经过法定程序,由法院作出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义务关系,但义务人未按要求履行义务的情况。下面从不同角度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纠纷类型上,常见的民事纠纷在满足条件时可以进入执行程序。例如合同纠纷,双方签订合同后,一方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像未支付货款、未交付货物等,另一方通过诉讼获得胜诉判决,若败诉方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胜诉方就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其次,还有侵权纠纷,比如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因侵权行为导致他人受伤,侵权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经过法院判决确定了赔偿金额,但侵权人拒不支付赔偿款,被侵权人就有权向法院申请执行。 另外,劳动纠纷也可能进入执行环节。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经过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确定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资、经济补偿等费用,而用人单位拒绝支付时,劳动者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申请强制执行。 除了民事纠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涉及赔偿部分,如果被告人未履行赔偿义务,也可以进入执行程序。这同样是遵循生效法律文书必须履行的原则。 总之,能进入执行环节的纠纷核心在于有生效的法律文书,且义务人拒不履行文书确定的义务,此时权利人可以通过向法院申请执行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