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执保是做什么的?
我收到了法院关于执保的通知,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法院的执保具体是干什么的,对我会有什么影响,它和一般的保全有啥区别呢?
展开


法院的执保,全称是执行保全,是在执行程序中采取的一种保障性措施。通俗来讲,就是法院为了保证将来生效法律文书能够顺利执行,避免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财产,而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的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 在民事诉讼中,当一方当事人获得胜诉判决后,如果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胜诉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的情况,导致生效法律文书无法执行或者难以执行。这时,法院就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执保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这里的保全措施就包括了执行保全。 执保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能够通过执行程序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二是维护司法权威和法律的严肃性,保证生效法律文书得到有效执行。 执保措施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包括查封不动产,比如房屋、土地等;扣押动产,如车辆、机器设备等;冻结银行账户、股权、基金份额等财产权益。法院在采取执保措施时,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并且会向被执行人送达相关的法律文书,告知其采取执保措施的事实和依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