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人为失信人,公司最后会怎么办?


当企业法人成为失信人后,公司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从法律概念上来说,企业法人是指具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资金数额、企业名称、组织章程、组织机构、住所等法定条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主管机关(工商部门)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而失信人则是指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个人,通常是因为其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等情况。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这意味着公司在很多经营活动上会受到限制。例如,公司无法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不能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也不能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在招投标方面,很多项目的招标方会对参与投标的企业进行信用审查。如果企业法人是失信人,公司很可能会因为信用问题被排除在投标范围之外,这将严重影响公司的业务拓展和市场竞争力。 从银行贷款角度来看,银行在审批企业贷款时,会综合考虑企业的信用状况。企业法人是失信人会使银行认为该企业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从而拒绝为公司提供贷款。这会导致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开展。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企业法人的失信行为严重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营,损害了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其他股东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如召开股东会,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要求变更法定代表人。通过更换法定代表人,减少因法人失信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企业法人成为失信人后,公司会面临诸多限制和不利影响,但公司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途径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尽量减少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