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我在处理一些生活中的事务时,经常听到“民事法律行为”这个词,但一直不太明白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了解下,民事法律行为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能不能举些例子说明一下呢?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产生、改变或者结束一些和民事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概念需要理解。首先是“民事主体”,它指的是参与民事活动的人,包括自然人(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法人(像公司这样经过法律认可的组织)和非法人组织(比如一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其次是“意思表示”,这是指民事主体把自己想要发生某种法律效果的内心想法,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你去商店买东西,跟老板说“我要买这个商品”,这就是一个意思表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该法典还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等方面做了规定。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根据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在日常生活中,民事法律行为非常常见。比如你和别人签订合同,不管是租房合同、买卖合同,还是劳务合同,都是典型的民事法律行为。再比如你立下遗嘱,这也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它会在你去世后对财产的分配等产生法律效果。还有结婚登记,这同样是一个民事法律行为,它会在男女双方之间设立婚姻关系,产生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