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是一种在商业活动中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不正当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经营者为了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通过财物或者其他手段向交易相对方或者有关人员进行贿赂的行为。 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贿赂作出了明确界定。该法第七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一)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二)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三)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者在交易活动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经营者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的,应当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也应当如实入账。 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财物方面,常见的有现金、实物,比如直接送钱、送名贵的礼品等。其他手段则包括提供旅游机会、安排子女入学、提供装修服务等非货币形式的利益。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对方在商业决策中偏向行贿方,从而获得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上的优势。 商业贿赂会严重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正常情况下,市场应该是按照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信誉等因素来进行竞争的。但商业贿赂使得那些原本可能因为自身实力不足而无法获得交易机会的经营者,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了交易,这就使得其他诚信经营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对于商业贿赂行为,法律有着严格的制裁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七条规定贿赂他人的,由监督检查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此外,如果商业贿赂行为构成犯罪的,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商业贿赂是一种严重危害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无论是经营者还是相关人员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