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什么?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一方当事人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它就像是一种“盾牌”,能保护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对方的不合理要求而遭受损失。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主要规定了三种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分别是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简单来说,就是双方都有义务同时履行合同,如果一方不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另一方就可以拒绝自己相应的履行。例如,甲和乙签订了一份买卖货物的合同,约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果甲没有交付货物,乙就可以拒绝支付货款。
先履行抗辩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也就是说,当合同明确规定了履行顺序,先履行的一方没有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的一方可以拒绝对方的履行要求。比如,甲和乙签订合同,约定甲先发货,乙再付款。如果甲没有按时发货,乙就可以 拒绝支付货款。
不安抗辩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这意味着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如果发现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出现上述情况,有丧失履行能力的可能时,可以暂时停止自己的履行。例如,甲要先向乙供应货物,在履行前发现乙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可能无法支付货款,甲就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供货,并要求乙提供适当担保。若乙提供了担保,甲应当恢复履行;若乙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甲可以解除合同。
总之,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法律赋予合同当事人的重要权利,它有助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维护交易的公平和安全。当事人在行使抗辩权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避免因不当行使而承担违约责任。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职工该怎么申请工伤鉴定?
欠钱不还遇到老赖该怎么办?
在疫情期间信用卡拖欠2千元且无力还款,这种情况有没有解决办法呢?
欠款18万可以分多次起诉吗
如果借给别人的钱要不回来该怎么办?
出租房续签合同该怎么写?
公司注销后债务需要股东承担吗
医患纠纷应该如何处理?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从核准追诉到审判的流程是怎样的?
民法上过错的定义是什么?
判拘役后还能不能申请缓刑?
医保的钱能不能取出来?
注册公司法人需要什么条件?
公司卖车收款用私户需要开票吗?
打结婚证需要带什么证件?
离婚后户口怎么迁出来?
闯红灯撞人了是否要负刑事责任?
无牌无证小货车酒驾会怎么处罚?
医疗事故鉴定的条件及程序分别是什么?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