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抗诉是什么意思?
我最近涉及一个官司,一审判决下来后,感觉结果不太合理。听人提到一审抗诉,不太明白这到底是啥意思。想知道一审抗诉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作用,在什么情况下能进行一审抗诉,希望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一审抗诉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在法定抗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诉。简单来说,就是检察院觉得法院一审的判决或者裁定有问题,就会通过抗诉让上级法院重新审理案件。 从法律概念上理解,它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监督有助于保障司法公正,避免错误的判决或裁定生效,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这里的“确有错误”包括很多种情况,比如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适用法律错误,比如错误地适用了法律条文,导致量刑不当;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像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等。 对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虽然和刑事诉讼中抗诉的程序和条件有所不同,但检察院同样有对法院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权力。在民事诉讼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法定情形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法定情形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一审抗诉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制度设计,它赋予了检察院对法院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权力,能够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判决和裁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尊严。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