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应纳税所得额公式是什么?

我在处理税务相关事务时,不太清楚应纳税所得额该怎么计算。我知道有个公式,但具体内容不了解。我想知道这个公式是怎样的,里面各个部分都代表什么,这样我就能自己算出应纳税所得额了。
展开 view-more
  • #应纳税所得额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关键依据,简单来说,它就是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得出的需要缴纳税款的所得金额。 对于不同的纳税主体和所得类型,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有所不同。下面为你介绍几种常见的情况: 一、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通常是用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就是: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这里的收入总额,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所有收入;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是税法规定不用纳税的部分;各项扣除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合理的支出,比如成本、费用等;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就是企业以前年度没盈利,这部分亏损可以在规定期限内从当年的所得中扣除。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 二、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年收入额 - 6万元 -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年收入额就是个人一年从各种途径获得的收入总和;6万元是每年的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则涵盖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方面;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是其他符合规定的扣除项目。参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总之,不同的税种和所得类型对应着不同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在实际计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适用的公式和相关扣除项目。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