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费强制执行后又不给怎么办?


当遇到抚养费强制执行后对方又不给的情况,不必过于担忧,法律提供了一系列的解决途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要了解抚养费强制执行的含义。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在抚养费案件中,就是强制不支付抚养费的一方按照法院判决或调解的要求支付费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强制执行是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当强制执行后对方又停止支付抚养费时,第一步可以再次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恢复执行程序。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执行措施。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具有强制执行力,只要义务人未履行义务,权利人就有权再次申请执行。 法院可能会采取多种执行措施。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法院有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查询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冻结和划拨,以保障抚养费的支付。此外,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也是常见的措施。法院可以要求被申请执行人所在单位协助,从其工资等收入中扣留相应的抚养费。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执行措施的相关规定。 如果对方有能力支付却拒不支付,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意味着,如果对方故意逃避支付抚养费,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 除了法律手段,也可以尝试通过调解等方式解决问题。毕竟,抚养费的支付最终是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在法院的主持下,与对方进行沟通,了解其不支付的原因,看是否能够达成新的支付协议。这样既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能减少双方的矛盾和纠纷。 总之,当抚养费强制执行后又出现不给的情况,要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通过再次申请执行、采取执行措施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等方式,确保抚养费能够按时支付。同时,也可以考虑通过调解等方式,寻求更加和谐的解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