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行为能力人被诱导消费该怎么办?
我家孩子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最近被人诱导进行了消费。我很担心这消费的钱要不回来,想了解从法律角度看,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保障权益,这消费行为是否有效,能不能让对方把钱退回来呢?
展开


限制行为能力人,简单来说,就是那些由于年龄或者精神状态等原因,不能完全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的人。在我国,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就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当限制行为能力人被诱导消费时,对于消费行为的效力,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来判断。该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假如限制行为能力人进行的消费是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比如一个十岁孩子未经家长同意,花了上千元购买了高档电子产品,这种消费行为就不能直接认定为有效。在这种情况下,法定代理人(一般是父母)如果不同意或者不追认该消费行为,那么这个消费行为就是无效的。 对于诱导限制行为能力人消费的情况,如果能证明存在诱导情形,比如商家采用欺骗、误导等手段让限制行为能力人进行消费,那么法定代理人可以要求商家返还消费款项。因为诱导行为破坏了限制行为能力人在正常认知下进行消费决策的环境,使得消费行为并非其真实的意思表示。 如果遇到商家拒绝退款的情况,法定代理人可以通过与商家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以收集相关证据,比如消费凭证、诱导行为的证据等,向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