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消费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家孩子偷偷用我的手机买了很多游戏装备,花了好几千块。我想知道这种未成年消费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我能不能把钱要回来啊?
展开


在法律层面,对于未成年消费有一系列明确的规定,这主要涉及到对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以及其实施的消费行为的效力判定。 首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的规定,我们要对未成年人进行分类来看。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可以独立实施一些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说,一个十岁的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了一支普通的铅笔,这通常就被认为是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消费行为,该行为是有效的。然而,如果这个十岁的孩子未经家长同意,花了上千元去购买了一款昂贵的电子产品,这就很可能超出了其年龄和智力所能理解和支配的范围,这种情况下,该消费行为的效力就待定了。需要经过其法定代理人(一般是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才能有效。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追认,那么这个消费行为就无效,商家应当返还相应的款项。 而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举个例子,一个六岁的孩子拿了家长的钱去买了一个价值不菲的玩具,这种消费行为从法律上来说就是无效的。家长有权要求商家退款,商家也有义务返还。 此外,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未成年人大额消费引发的纠纷,家长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证据,比如消费记录、聊天记录等,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孩子的合法权益。同时,商家在进行交易时,也有一定的谨慎注意义务,尤其是对于明显超出未成年人消费能力的交易,应当核实其法定代理人的意见。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