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结果出来后公司不执行该怎么办?


如果劳动仲裁结果出来后公司不执行,劳动者不用着急,有多种办法来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可以向公司发送书面催告函。在函中明确告知公司,需要按照仲裁裁决履行义务,比如支付工资、经济补偿等款项,同时规定一个合理的履行期限。这样做,一是给公司一个主动履行的机会,二是留下催告的证据。 若催告期满后公司仍未履行,那么劳动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依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申请时,要准备好劳动仲裁裁决书、身份证明、公司注册信息等相关材料。法院受理申请后,会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话,就会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公司财产等强制措施,促使公司履行裁决。 要是发现公司有转移财产等逃避执行的行为,劳动者要及时向法院报告。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会对公司采取更严厉的执行措施。同时,也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律师能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其他可行的途径和办法。 另外,如果公司确实没钱执行,劳动者也有相应对策。可以调查公司财产状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公司的资产情况,如银行账户、不动产、车辆等,也可委托专业调查机构进行调查;若发现公司存在关联企业或股东存在抽逃出资等违法行为,可申请追加被执行主体,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若公司已进入破产程序,劳动者可作为债权人申报债权,在破产清算中获得相应的清偿;还可向相关部门反映公司的情况,争取社会救助资金或政策支持。 相关概念: 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被执行主体:就是在执行程序中,被要求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一方,通俗讲就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一方 。 破产程序:是指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为保护多数债权人的利益,使之能得到公平受偿,而按照法定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强制进行清算、分配的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