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不服从执行怎么办?


当遇到被执行人不服从执行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合法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首先,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在面对被执行人不服从执行时,第一步可以向法院反映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有权采取多种执行措施。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等。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调查,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却拒不执行,法院可以直接对这些财产进行执行。 如果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触犯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也就是说,被执行人不服从执行且达到一定严重程度,会面临刑事处罚。 此外,法院还可以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限制出境可以防止被执行人通过出国等方式逃避执行;在征信系统记录其不良信息,会对被执行人今后的贷款、信用卡申请等金融活动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则会对被执行人的名誉造成一定压力,促使其履行义务。 总之,当被执行人不服从执行时,我们要依靠法律武器,通过向法院反映、配合法院执行等方式,让被执行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从而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