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取消被辞退了该怎么办?


当面临岗位取消被辞退的情况,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可以采取的措施。首先,我们要明确这种辞退是否合法。在法律上,公司不能随意因为岗位取消就辞退员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这里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是有严格界定的,一般指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单纯的岗位取消不一定能被认定为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如果公司以岗位取消为由辞退员工,但不符合上述法律规定,那么这种辞退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当遇到岗位取消被辞退的情况时,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一步,与公司进行沟通协商。员工可以要求公司说明辞退的具体原因和依据,查看公司是否有相关的证据证明岗位取消属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果公司没有合理的依据,员工可以提出自己的诉求,如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在协商过程中,员工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邮件、书面通知等。 第二步,如果与公司协商不成,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政府部门,员工可以向他们反映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步,员工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员工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辞退通知等,以证明自己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仲裁委员会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第四步,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员工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依法作出判决。 总之,当员工遇到岗位取消被辞退的情况时,不要惊慌,要了解自己的权益,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