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中被拖欠工资该怎么办?


在劳务派遣关系中,涉及到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主体。当遇到拖欠工资的情况时,劳动者需要明确自身的权益以及可以采取的合法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同时,该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其次,当劳务派遣工被拖欠工资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一步,劳动者可以先和劳务派遣单位进行协商,要求其及时支付工资。因为派遣单位是法定的用人单位,有按月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在协商时,要注意保留好相关的沟通记录,比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 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劳动者在投诉时,需要提供能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拖欠情况的材料,例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劳动监察部门在接到投诉后,会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如果发现确实存在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 此外,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申请仲裁时,要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之,在劳务派遣中被拖欠工资,劳动者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时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