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商品房质量纠纷怎么办?


当遇到商品房质量纠纷时,首先我们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概念。商品房质量纠纷,简单来说就是购房者购买的商品房在质量方面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者合同约定,从而引发的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商品房买卖中,如果房屋质量出现问题,开发商就属于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购房者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对房屋质量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该解释第九条规定,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第十条规定,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交付使用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在保修期内,出卖人应当承担修复责任;出卖人拒绝修复或者在合理期限内拖延修复的,买受人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修复。修复费用及修复期间造成的其他损失由出卖人承担。 那么,在遇到商品房质量纠纷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解决问题。第一步,收集证据。购房者要对房屋质量问题进行拍照、录像,保存好相关的检测报告、维修记录等。这些证据将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第二步,与开发商协商。购房者可以以书面形式向开发商提出质量问题,并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解决。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沟通记录。第三步,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比如向当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反映情况,寻求他们的帮助。第四步,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购房者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如修复房屋、赔偿损失等。 总之,在遇到商品房质量纠纷时,购房者要保持冷静,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