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签订涉外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我最近要和外国企业签订一份合同,不太清楚在签订涉外合同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留意。比如合同条款、法律适用这些,想知道有没有什么必须遵守的规则和要避免的风险,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涉外合同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签订涉外合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法律行为,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文化背景和商业习惯等因素,因此需要格外谨慎。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需要注意的要点。 首先是合同主体方面。要对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了解其是否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商业信誉以及履约能力等。比如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相关资质证书等文件。这是因为合同主体合格是合同有效的基本前提,如果对方不具备相应的主体资格,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者无法顺利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这里的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在涉外合同中就体现为合同主体具有合法的资格和能力。 其次是法律适用问题。在涉外合同中,需要明确约定合同适用的法律。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合同的规定可能存在很大差异,选择合适的法律适用对于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可以选择适用中国法律、对方国家法律或者第三国法律。如果没有约定,可能会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来确定适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再者是合同条款的明确性。合同条款应当详细、明确,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要对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主要条款进行明确约定。例如,对于质量标准,要明确是按照中国标准、国际标准还是对方国家的标准执行;对于违约责任,要具体约定违约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和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时,双方对条款的理解产生分歧。 另外,争议解决方式也很关键。常见的争议解决方式有协商、仲裁和诉讼。协商是双方通过友好沟通解决争议;仲裁是双方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诉讼则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争议解决方式和管辖机构。如果选择仲裁,要明确仲裁机构的名称和仲裁规则;如果选择诉讼,要确定管辖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项;(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最后,还需要注意语言问题。由于是涉外合同,可能会涉及到不同语言的使用。为了避免因语言理解差异产生纠纷,建议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以哪种语言文本为准,或者提供多种语言文本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