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环保延迟立案的依据是什么?

我遇到了一个环保相关的事情,有关部门没有马上立案。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想知道在法律上,环保延迟立案是基于什么依据呢?是有相关法律规定,还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的?希望能了解清楚背后的原因。
展开 view-more
  • #环保立案
  • #延迟依据
  • #环境保护
  • #法律规定
  • #司法实践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环保延迟立案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况。 从法律层面来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案件的立案标准和程序。在一些复杂的环保案件中,需要对环境损害的程度、因果关系等进行深入调查和评估,以确保立案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例如,对于一些环境污染事件,可能需要对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对环境的影响范围等进行科学监测和分析,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专业技术支持。而且,在立案之前,还需要对案件的管辖权进行确定,以避免出现管辖冲突的情况。 此外,司法实践中也会考虑到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影响。如果案件涉及到重大公共利益或者需要协调多个部门进行处理,可能会适当延迟立案,以确保案件的处理效果和社会稳定。 还有一些地方针对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也有暂缓立案的规定。比如宿迁市依据《行政处罚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轻微环境违法、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排污单位,试行暂缓立案,实行指导、教育和整改 。像建设单位未依法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无生产、经营废水或者废气排放,能及时改正的等十五种情形可暂缓立案。 相关法律规定《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二十二条指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应当进行初步审查,并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经审查,符合有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依法应当或者可以给予行政处罚;属于本机关管辖;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到被发现之日止未超过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违法行为处于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这四项条件的,予以立案。但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或者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就可能出现延迟立案。 总之,环保延迟立案是基于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需要,旨在保障环保案件的处理质量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关概念: 环境损害程度:就是指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对环境要素、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等方面造成负面作用的大小和范围。 因果关系:在环保案件里,是指污染行为和环境损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确定因果关系对于判断责任归属很重要。 管辖权:简单说就是哪个部门有权对这个环保案件进行处理和管理。 轻微环境违法行为:指那些违法情节比较轻,对环境造成危害相对较小的行为 。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