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哪一年规定事实婚姻不受法律保护?
最近在了解婚姻法律知识,对事实婚姻这块不太明白。想知道到底是从哪一年开始,法律规定事实婚姻不受保护了呢?是想搞清楚这个时间节点,以及背后有什么具体原因和影响,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
展开


在我国,1994年2月1日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自该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 ,就不再承认新形成的事实婚姻。 在此之前,如果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例如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双方自愿、不存在禁止结婚的近亲关系、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等),按事实婚姻处理。这意味着在法律上认可双方的关系等同于合法婚姻,双方享有和履行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如相互扶养、财产共有等。 但在1994年2月1日之后,男女双方即便符合结婚实质要件,但只要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就不再认定为事实婚姻,而是属于同居关系。同居关系不受法律对婚姻关系的保护,在财产分割、继承、抚养等诸多方面与婚姻关系有明显区别。比如,在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不能像夫妻共同财产那样直接适用法定的分割原则,而需根据各自的贡献等因素确定。不过,如果同居期间生育子女,双方对子女仍负有抚养教育等法定义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七条规定,未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提起诉讼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依据本解释第三条规定处理。 这进一步明确了以1994年2月1日为分界点对事实婚姻的不同认定规则。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