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减速和未让行谁的责任更大?


在交通事故中,判断未减速和未让行谁的责任更大,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考量。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相关法律概念。未减速,指的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没有按照交通规则或者实际路况的要求降低车速。未让行,则是指在特定的交通场景下,没有按照规定让其他车辆或行人优先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同时,第四十二条规定,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夜间行驶或者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以及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 如果单纯是未减速的情况,比如在限速路段超速行驶,导致事故发生,这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安全车速要求。而未让行的情况,例如在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也没有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不让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同样违反了交通规则。 然而,责任大小不能简单地比较未减速和未让行这两个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在认定责任时,会根据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双方车辆的行驶方向、行驶速度、碰撞部位等。如果未减速导致车辆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情况,而未让行是在合理的让行规则下发生的,那么未减速的责任可能相对较大。但如果未让行是导致事故直接发生的关键因素,例如在必须让行的路口强行通过,那么未让行的责任可能更大。此外,如果双方都存在过错,可能会根据过错的程度分担责任,也就是所谓的主次责任或者同等责任。 所以,要确定未减速和未让行谁的责任更大,必须结合具体的事故场景和证据,由交通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