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中串供是否会被判刑?
在处理一些民事纠纷时,发现有人存在串供行为,不清楚这种行为在法律上是怎么定性的,会不会受到刑事处罚。想具体了解民事案件中串供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关的判定标准。
展开


在民事案件中,串供行为是否会被判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要明确串供行为的性质。串供本质上是一种试图干扰司法公正、破坏证据真实性的行为。在法律层面,它常常被视为制造虚假证据或者妨碍作证的行为。 其次,来看不同情况下的法律后果。如果串供行为情节较为恶劣,比如通过暴力、威胁、贿赂等手段阻止证人提供真实证言,或者授意他人制造虚假证据,那么可能构成“妨碍作证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另外,如果串供行为构成“协助制造假证罪” ,对于情节恶劣者,也会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处罚;情节更为严重时,则可能被判处三至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同时,若司法工作人员有此类行为,将被从重处罚。 最后,如果串供行为情节较轻,尚未达到上述犯罪的严重程度,可能不会被认定为犯罪行为,但仍可能面临其他法律后果,比如在民事诉讼中,可能会影响相关方的诚信记录,导致其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