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前提交证据是否会导致延期?
我有个官司要开庭了,我有些证据准备在开庭前提交,就怕提交证据这个事儿会让开庭延期。我挺着急想把这案子了结的,所以想问问,开庭前提交证据会不会导致开庭延期啊?
展开


在法律上,开庭前提交证据是否会导致延期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举证期限”这个概念。举证期限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证据的时间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正常操作,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开庭延期。因为法院是按照既定的举证期限来安排后续的庭审程序的,只要当事人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提交证据,法院会根据已有的庭审安排进行审理。 然而,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开庭前才提交证据,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若该证据属于“新证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新证据是指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或者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等情况。对于新证据,法院可能会考虑延期审理,以便对方当事人有时间对新证据进行质证等准备工作。但如果该证据不属于新证据,法院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纳该证据,若决定采纳,也可能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延期审理,同时可能会对逾期提供证据的当事人进行训诫、罚款等处罚。 总之,开庭前提交证据是否会延期,关键在于是否在举证期限内提交以及证据的性质等因素。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