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遗嘱一定要公证才会生效吗

最近在考虑立遗嘱的事情,想把自己的财产分配一下。但不太清楚遗嘱是不是必须得去公证才会生效。担心不公证的话,以后遗嘱会不会不被承认,想了解一下遗嘱生效和公证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展开 view-more
  • #遗嘱生效
  • #公证遗嘱
  • #遗嘱形式
  • #遗产继承
  • #法律规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遗嘱并非一定要公证才会生效。公证与否并不是遗嘱有效的必要条件,只要遗嘱定立的方式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就是有效的,在继承开始后,遗嘱便开始生效,就应当按照遗嘱办理继承遗产。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认可了遗嘱不一定非要经过公证才有效。遗嘱有效的条件有很多方面,首先遗嘱人需要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一个精神正常、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就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次,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也就是说是遗嘱人自己心甘情愿这么安排的,不是被别人强迫或者欺骗的。再者,遗嘱的内容要合法合规,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不能把国家禁止交易的物品作为遗产来分配。 我国法律规定了多种遗嘱形式,除了公证遗嘱外,还有自书遗嘱、打印遗嘱、代书遗嘱、口头遗嘱和录音遗嘱。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每种遗嘱形式都有其相应的法定要求,只要满足这些要求,遗嘱就是有效的。 虽然不公证的遗嘱也有效,但公证遗嘱具有一定优势。在各种形式的遗嘱中,公证遗嘱的效力相对较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公证遗嘱就无效。例如在处理房产的遗嘱方面,虽然不公证也有效力,但为了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最好还是进行公证。 当法定继承人们对遗嘱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并无法达成共识时,该遗嘱便需要由法院进行审理和确认。所以,即使遗嘱没有公证,只要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在发生继承时,依然可以作为有效的依据来处理遗产。 相关概念: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自然人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一般秩序和大家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 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