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后公司说走保险,那公司还需要赔钱吗,该怎么办?


在工伤事故发生后,很多劳动者会有像您这样的疑问,即公司走了保险流程后是否还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以及该如何应对。下面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工伤保险和公司赔偿的关系。工伤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时能够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有义务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费用都能由工伤保险基金承担。有些情况下,公司仍需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例如,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这意味着在您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期间,公司要按照您受伤前的工资标准,正常给您发放工资。 另外,如果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生活护理费在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前的期间,由用人单位支付。而且,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如果用人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 如果公司拒绝承担应有的赔偿责任,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步,要及时进行工伤认定。您或者您的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二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在工伤认定后,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结果将作为确定赔偿标准的重要依据。 第三步,如果与公司协商赔偿不成,您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工伤后公司走保险并不意味着公司就无需再承担赔偿责任,您要了解自己的权益,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得到应有的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