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我想提起行政诉讼,但不太清楚自己是否具备原告资格。我遇到了行政机关的一个行政行为,感觉侵犯了我的合法权益,可又不确定符合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原告资格条件。想了解一下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标准到底是怎样的。
展开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通俗来讲,就是一个人或者组织有没有权利到法院去告行政机关。这一认定有着明确的法律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也就是说,首先行政行为的相对人是具有原告资格的。行政行为相对人就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直接针对的那个人或者组织。比如说,行政机关给某企业作出了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这个企业就是行政行为相对人,它自然有资格作为原告去法院起诉行政机关。 而“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则是另一个重要标准。这意味着,虽然不是行政行为直接针对的对象,但因为这个行政行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影响,这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能当原告。比如,某块土地被行政机关批准给开发商建设项目,而旁边小区的居民认为该项目会影响他们的采光、通风等权益,这些居民和这个行政批准行为就有利害关系,他们就具备原告资格,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此外,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这也是在特殊情况下对原告资格的补充规定。所以,判断自己是否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关键就是看是否属于行政行为相对人,或者与行政行为有没有利害关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