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是否分为法定期间和约定期间两种?
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涉及到时间期限的问题,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期间是怎么划分的。听人说期间分为法定期间和约定期间两种,想确认一下是不是这样,这对我判断事务的时间节点很重要。
展开


在法律领域,期间确实分为法定期间和约定期间两种。 法定期间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期间,它是基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产生的,当事人必须遵守,不能通过自行约定来改变。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这里的十五日和十日就是法定期间,当事人必须在这个期间内行使上诉权,否则就会丧失上诉的权利。 约定期间则是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的期间。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就某项事务的履行时间等进行约定。例如,在买卖合同中,买卖双方可以约定卖方在合同签订后的三十天内交付货物,这个三十天就是约定期间。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就是合法有效的,双方当事人都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综上所述,法定期间具有强制性,而约定期间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但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